電容器在原理上相當于產生容性無功電流的發電機。其無功補償的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負荷的裝置和感性功率負荷并聯在同一電容器上,能量在兩種負荷間相互轉換。這樣,電網中的變壓器和輸電線路的負荷降低,從而輸出有功能力增加。在輸出一定有功功率的情況下,供電系統的損耗降低。比較起來電容器是減輕變壓器、供電系統和工業配電負荷的簡便、經濟的方法。因此,電容器作為電力系統的無功補償勢在必行。當前,采用并聯電容器作為無功補償裝置已經非常普遍。
裝置的投切靠油斷路器完成,動作次數受限制,不能做到頻繁投切;保護部分由電磁式繼電器和單臺熔絲組成,電磁式繼電器無法實現過零投切,熔絲的保護特性不好。可見,老式無功補償裝置技術性能不好,主要表現為自動化程度偏低和可靠性不高,不能在電網中長期安全可靠運行,運行壽命往往只有二三年。而補償裝置技術性能好壞是決定其是否能被普遍使用的關鍵。
在有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當電網的功率因數增加時,無功功率也會降低。根據公式,視在功率必然會降低。比如某個動力單元需要200kW的電力負荷。當功率因數為0.4時,可由公式COSφ=P/S,s=p/cosφ=500kV求得。a,也是一個500kV。需要一個變壓器;如果功率因數是0.8,只有一個250kV。需要一個變壓器。可以看出,功率因數得到了提高,所需的設備容量也相應減少。